58岁男子确诊胃癌,提醒:冰箱久放的这4种食物,或是癌症的“帮凶”
“我怎么会得胃癌呢?”58岁的老张拿着诊断书,手不停地颤抖,眼里满是不解与恐惧,他一向觉得自己身体硬朗,怎么突然就…… 老张可是个出了名的“节省达人”,每次看到超市肉摊打折,就像捡到了宝一样,大包小包地往家拎。
家里的那台冰箱里,塞满了他的“战利品”,每次打开冰箱,看到那些满满的食材,老张心里就充满了满足感。 女儿多次劝他,肉买多了不新鲜,吃完了再买也不迟,可老张就是听不进去,他总认为,肉在冰箱里冻着,存个一两年都不会有问题。 然而,最近这半年来,老张的身体却出现了异样,他经常感到胃疼,反酸,有时候甚至吃不下饭。
他一开始并没在意,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消化不良,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严重,老张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女儿的陪同下,老张去了医院做了个全面检查,结果竟然检查出了胃癌,而这可能和他长期食用冻肉有很大关系。 老张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直以来的节省习惯,竟然成了害他得病的“元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成了家家户户的必备品,然而,冰箱并非万能保险箱,食物久放也会变质,甚至滋生致癌物质。 那么,哪些食物不宜在冰箱中久放呢?
在现代家庭中,冷冻食品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在储存肉类时,然而,尽管冷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食物的保质期,但并非没有限期。 根据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的最新研究,不同类型的肉类在冷冻储存上有着不同的最佳期限。 一般来说,家用冰箱中储存的肉类不应该超过半年时间,而根据我国相关标准及国外的FDA要求,常见肉类的冷藏时间不应该超过1年,水产肉类的储存时间不要超过9个月。
肉类如果长时间冷冻,可能会遇到几个问题:
比如李斯特菌等嗜冷菌,这类细菌在冷藏环境中能够适应并生长,摄入后可能会引起腹泻、呕吐、剧烈头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发生败血症或脑膜炎。
冷冻会影响肉类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过程,从而大幅度降低其营养价值。
冷冻过程中肉上的纤维会形成大量的冰晶,导致肉质脱水、变性,使得肉类口感变差,吃起来干柴。 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虽然常温下储存的肉类可能携带细菌,但细菌含量没有超标,并且营养成分和水分基本保持稳定。 相比之下,冷冻的肉类不仅营养价值降低,而且内部的细菌总量仍然很高。 研究中将冷冻的猪肉喂养给牧场的牛,结果发现这些牛在三个月内相继死亡,体内发现大量癌细胞。 虽然这不能直接证明冻肉具有致癌作用,但确实表明冷冻肉类中可能含有对健康不利的病菌。 此外,一些老人习惯将没有吃完的肉类反复解冻后再次冷冻,研究发现,经过四次冷冻解冻的肉类,菌落总数是未冷冻前的15倍,这大大增加了食用后导致食物中毒的风险。 为了健康考虑,日常冷冻肉类最好进行分装,每次只取必需的量,避免反复冷冻解冻。 海鲜,比如鱼、虾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冰箱储存可能会促使组胺的产生。 组胺物质可以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并且在严重情况下引起中毒,对肝脏也有不良刺激。 比如香蕉、芒果和火龙果等,这些水果在冰箱中会受到低温影响,抑制了水果自身乙烯的释放,从而无法正常变甜变软,最终影响口感。 这类水果最好在室温下储存,并且尽快食用。 牛奶、酸奶和奶酪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和磷,长时间放在冰箱里容易变质。 变质的乳制品不仅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和微生物,食用后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中药材放在冰箱里容易受潮或变质,这不仅会影响药效,还可能引起副作用。 应该将中药材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以保持其药用价值和安全性。 许多家庭在使用塑料袋或其他容器存放食物时,可能忽视了包装材料的安全性。 并不是所有的塑料容器都适合用来冷冻食物,非食品级的塑料容器在低温条件下可能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比如双酚A(BPA)等。 然而,对于标明为食品专用的塑料袋,通常安全性较高。 这些袋子在制作时考虑到了食品安全标准,增塑剂等有害物质的迁移在冰箱的低温条件下几乎不会发生,因为这需要在高温和密集接触的环境下才可能发生。 根据华商报的研究显示,研究人员使用两款不同的食品储存袋,在冰箱存放5种蔬菜一周后检测,发现12种常见增塑剂均没有被检出。 尽管如此,市面上许多超市提供的连卷塑料袋并非专门为食品设计,这些塑料袋可能含有超标的增塑剂,比如邻苯二甲酸酯等有害物质。 此外,将食物连同塑料袋一起冷冻,在解冻时塑料袋可能紧紧粘附在食物上,不得不撕碎塑料袋才能取出食物,这个过程中微小的塑料片可能会附着在食物上,增加人体摄入微塑料的风险。 建议大家尽量选择新鲜食物,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储存在冰箱内。 如果需要使用塑料袋储存食物,确保使用的是专门为食品储存设计的食品级塑料袋,以保证食品安全和家人健康。 冰箱虽好,但并非万能,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食物的储存方式和保质期,避免让冰箱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口食物,关注每一个健康细节,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